中国人民警察大学前身为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,1981年4月24日经国务院批准成立,主要为公安现役部队培养指挥管理和专业技术警官,承担我国维和警察、成建制维和警察防暴队、常备维和警队、驻外警务联络官和外籍警察培训任务,担负公安机关培训工作。2000年,中国维和警察培训中心在学院正式成立。2003年,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。1997年、2008年、2016年,先后以优异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、水平评估、审核评估。2018年9月,根据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总体部署,经教育部批准,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转制更名为中国人民警察大学,同时加挂“公安部国际执法合作学院”和“中国维和警察培训中心”牌子,为公安部直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,服务面向得到进一步拓展。主要面向全国公安机关,培养适应新时代公安工作创新发展的新型警务人才;面向国家移民管理队伍,培养移民和出入境管理人才;面向公安国际执法安全合作,培养国际执法合作人才和外籍警察;面向联合国维和事业,培养各类维和警务人才;面向社会行业消防队伍,培养消防工程技术和指挥管理类人才;面向国家有关部委和“走出去”的中国企业,培养海外利益保护人才。学校注册在北京市门头沟区,办学地点在廊坊市安次区和广州市天河区,占地1700余亩。开办7个一级学科、17个硕士学位授予点和19个本科专业。建有30余个实验室,建成消防与应急救援国家工程实验室、国家级消防专业实验教学示范中心、海
-2-外安全利益研究中心、边境与出入境安全研究中心等10余个国家级、省部级创新平台。建有射击馆、综合训练场、维和模拟训练街区、战术训练基地等实训设施,拥有一大批先进训练装备器材。学校坚持开放合作,与北京理工大学等60余个单位签署了合作办学协议或建立协同创新中心、研究生工作站;与美国、俄罗斯、法国等国家20余所同类院校或实务部门建立了务实稳定的合作关系。中国消防协会灭火救援技术专业委员会、中国消防协会学术工作委员会等机构和学术组织设在学校。学校拥有一支师德高尚、业务精湛、充满活力的专业领域高水平师资队伍,现有教学科研人员840余人,聘请中国工程院院士等268名专家学者,担任学校客座教授或兼职导师,建有高水平实战教官库。42年来,8人次入选国家、省部级各类人才工程,60余人被评为国家级、省部级优秀教师或教学名师、7人被评为全国优秀人民警察,34人次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和公安部部级津贴,213人次享受公安部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奖励津贴。先后培养了6万余名高素质合格人才。新时期,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以新时代公安工作新需求、新发展为牵引,坚持中国特色、世界一流、立德树人、服务实战的办学理念,坚持现代化教学、实战化训练、信息化主导、国际化引领的办学思路,秉承“进德修业,精武博文”的校训精神,大力培养“对党忠诚、服务人民、执法公正、纪律严明”的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人才,向着“有特色、高水平、国际化的世界一流警察大学”目标奋勇前进。
-3-为深入实施人才强校战略,持续推进创新发展,我校长期招聘相关专业博士研究生,具体如下:一、招聘条件(一)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应届毕业生(含国家规定择业期内未落实工作单位的高校毕业生,不含各类委培生、定向生)。(二)省(部)级以上政府、部门举办的普通高等院校、重点科研院所,以及市(地)级以上党政机关中,具有博士研究生以上学历和较高专业水平的在职在编人员(含当年度出站博士后)。其中报考廊坊校区职位的在职在编人员须具有北京市户籍。(三)应届博士研究生和在职人员应在35周岁以下,报考广州校区的可放宽到40周岁。具体招录要求、报名程序、职位信息以当年度学校公开招聘公告为准。二、享受待遇按照《中国人民警察大学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办法(试行)》有关规定,引进人才在落户、经费、住房方面享受如下待遇:(一)引进人才可落户学校集体户(北京或广州)。(二)引进人才安家费标准:根据引进人才类称号和业绩成果等标准,为博士研究生发放安家费30-60万元。(三)提供周转住房或按月发放房租补助。(四)保障科研活动经费和项目建设经费。(五)招聘到人民警察岗位的人员,均授予人民警察警衔。学术成果特别突出者,具体待遇可通过登录警察大学官方网站或通过电话、邮件咨询。
-4-三、联系方式有意向报考学校者,可将简历发至我校招聘邮箱,我们将安排专人和您联系。简历模板可到我校官方网站首页“通知公告栏”下载。官方信息发布渠道:(一)学校官方网站:http://www.cppu.edu.cn;(二)微信公众号:中国人民警察大学。联系方式:(一)通信地址:河北省廊坊市安次区西昌路220号中国人民警察大学人事处。邮政编码:065000。(二)咨询电话:(0316)2068280王老师;2068272高老师。电话咨询时间为工作日8:00-17:00。(三)招聘工作办公室电子信箱:zhaolu@cppu.edu.cn。
-5-附件:中国人民警察大学长期招聘学科信息表序号门类一级学科101哲学0101哲学202经济学0202应用经济学303法学0301法学0302政治学0303社会学0304民族学0305马克思主义理论0306公安学0307中共党史党建学0308纪检监察学0351法律0352社会工作404教育学0401教育学0402心理学0403体育学0451教育0452体育0454应用心理505文学0502外国语言文学0503新闻传播学0551翻译606历史学0602中国史0603世界史707理学0701数学0702物理学0703化学0710生物学0711系统科学0714统计学808工学0802机械工程0803光学工程0804仪器科学与技术0805材料科学与工程0807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0808电气工程0809电子科学与技术0810信息与通信工程0811控制科学与工程0812计算机科学与技术0813建筑学0814土木工程0817化学工程与技术0830环境科学与工程0831生物医学工程0832食品科学与工程0835软件工程0836生物工程0837安全科学与工程0838公安技术0839网络空间安全0854电子信息0856材料与化工0857资源与环境0860生物与医药909农学0907林学(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方向)1010医学1007药学1112管理学1201管理科学与工程1204公共管理学1253会计1257审计1214交叉学科1401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1402国家安全学1404遥感科学与技术1405智能科学与技术1406纳米科学与工程1407区域国别学
中国人民警察大学前身为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,1981年4月24日经国务院批准成立,主要为公安现役部队培养指挥管理和专业技术警官,承担我国维和警察、成建制维和警察防暴队、常备维和警队、驻外警务联络官和外籍警察培训任务,担负公安机关培训工作。2000年,中国维和警察培训中心在学院正式成立。2003年,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。1997年、2008年、2016年,先后以优异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、水平评估、审核评估。2018年9月,根据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总体部署,经教育部批准,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转制更名为中国人民警察大学,同时加挂“公安部国际执法合作学院”和“中国维和警察培训中心”牌子,为公安部直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,服务面向得到进一步拓展。主要面向全国公安机关,培养适应新时代公安工作创新发展的新型警务人才;面向国家移民管理队伍,培养移民和出入境管理人才;面向公安国际执法安全合作,培养国际执法合作人才和外籍警察;面向联合国维和事业,培养各类维和警务人才;面向社会行业消防队伍,培养消防工程技术和指挥管理类人才;面向国家有关部委和“走出去”的中国企业,培养海外利益保护人才。学校注册在北京市门头沟区,办学地点在廊坊市安次区和广州市天河区,占地1700余亩。开办7个一级学科、17个硕士学位授予点和19个本科专业。建有30余个实验室,建成消防与应急救援国家工程实验室、国家级消防专业实验教学示范中心、海
-2-外安全利益研究中心、边境与出入境安全研究中心等10余个国家级、省部级创新平台。建有射击馆、综合训练场、维和模拟训练街区、战术训练基地等实训设施,拥有一大批先进训练装备器材。学校坚持开放合作,与北京理工大学等60余个单位签署了合作办学协议或建立协同创新中心、研究生工作站;与美国、俄罗斯、法国等国家20余所同类院校或实务部门建立了务实稳定的合作关系。中国消防协会灭火救援技术专业委员会、中国消防协会学术工作委员会等机构和学术组织设在学校。学校拥有一支师德高尚、业务精湛、充满活力的专业领域高水平师资队伍,现有教学科研人员840余人,聘请中国工程院院士等268名专家学者,担任学校客座教授或兼职导师,建有高水平实战教官库。42年来,8人次入选国家、省部级各类人才工程,60余人被评为国家级、省部级优秀教师或教学名师、7人被评为全国优秀人民警察,34人次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和公安部部级津贴,213人次享受公安部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奖励津贴。先后培养了6万余名高素质合格人才。新时期,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以新时代公安工作新需求、新发展为牵引,坚持中国特色、世界一流、立德树人、服务实战的办学理念,坚持现代化教学、实战化训练、信息化主导、国际化引领的办学思路,秉承“进德修业,精武博文”的校训精神,大力培养“对党忠诚、服务人民、执法公正、纪律严明”的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人才,向着“有特色、高水平、国际化的世界一流警察大学”目标奋勇前进。
-3-为深入实施人才强校战略,持续推进创新发展,我校长期招聘相关专业博士研究生,具体如下:一、招聘条件(一)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应届毕业生(含国家规定择业期内未落实工作单位的高校毕业生,不含各类委培生、定向生)。(二)省(部)级以上政府、部门举办的普通高等院校、重点科研院所,以及市(地)级以上党政机关中,具有博士研究生以上学历和较高专业水平的在职在编人员(含当年度出站博士后)。其中报考廊坊校区职位的在职在编人员须具有北京市户籍。(三)应届博士研究生和在职人员应在35周岁以下,报考广州校区的可放宽到40周岁。具体招录要求、报名程序、职位信息以当年度学校公开招聘公告为准。二、享受待遇按照《中国人民警察大学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办法(试行)》有关规定,引进人才在落户、经费、住房方面享受如下待遇:(一)引进人才可落户学校集体户(北京或广州)。(二)引进人才安家费标准:根据引进人才类称号和业绩成果等标准,为博士研究生发放安家费30-60万元。(三)提供周转住房或按月发放房租补助。(四)保障科研活动经费和项目建设经费。(五)招聘到人民警察岗位的人员,均授予人民警察警衔。学术成果特别突出者,具体待遇可通过登录警察大学官方网站或通过电话、邮件咨询。
-4-三、联系方式有意向报考学校者,可将简历发至我校招聘邮箱,我们将安排专人和您联系。简历模板可到我校官方网站首页“通知公告栏”下载。官方信息发布渠道:(一)学校官方网站:http://www.cppu.edu.cn;(二)微信公众号:中国人民警察大学。联系方式:(一)通信地址:河北省廊坊市安次区西昌路220号中国人民警察大学人事处。邮政编码:065000。(二)咨询电话:(0316)2068280王老师;2068272高老师。电话咨询时间为工作日8:00-17:00。(三)招聘工作办公室电子信箱:zhaolu@cppu.edu.cn。
-5-附件:中国人民警察大学长期招聘学科信息表序号门类一级学科101哲学0101哲学202经济学0202应用经济学303法学0301法学0302政治学0303社会学0304民族学0305马克思主义理论0306公安学0307中共党史党建学0308纪检监察学0351法律0352社会工作404教育学0401教育学0402心理学0403体育学0451教育0452体育0454应用心理505文学0502外国语言文学0503新闻传播学0551翻译606历史学0602中国史0603世界史707理学0701数学0702物理学0703化学0710生物学0711系统科学0714统计学808工学0802机械工程0803光学工程0804仪器科学与技术0805材料科学与工程0807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0808电气工程0809电子科学与技术0810信息与通信工程0811控制科学与工程0812计算机科学与技术0813建筑学0814土木工程0817化学工程与技术0830环境科学与工程0831生物医学工程0832食品科学与工程0835软件工程0836生物工程0837安全科学与工程0838公安技术0839网络空间安全0854电子信息0856材料与化工0857资源与环境0860生物与医药909农学0907林学(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方向)1010医学1007药学1112管理学1201管理科学与工程1204公共管理学1253会计1257审计1214交叉学科1401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1402国家安全学1404遥感科学与技术1405智能科学与技术1406纳米科学与工程1407区域国别学
中国人民警察大学前身为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,1981年4月24日经国务院批准成立,主要为公安现役部队培养指挥管理和专业技术警官,承担我国维和警察、成建制维和警察防暴队、常备维和警队、驻外警务联络官和外籍警察培训任务,担负公安机关培训工作。2000年,中国维和警察培训中心在学院正式成立。2003年,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。1997年、2008年、2016年,先后以优异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、水平评估、审核评估。2018年9月,根据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总体部署,经教育部批准,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转制更名为中国人民警察大学,同时加挂“公安部国际执法合作学院”和“中国维和警察培训中心”牌子,为公安部直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,服务面向得到进一步拓展。主要面向全国公安机关,培养适应新时代公安工作创新发展的新型警务人才;面向国家移民管理队伍,培养移民和出入境管理人才;面向公安国际执法安全合作,培养国际执法合作人才和外籍警察;面向联合国维和事业,培养各类维和警务人才;面向社会行业消防队伍,培养消防工程技术和指挥管理类人才;面向国家有关部委和“走出去”的中国企业,培养海外利益保护人才。学校注册在北京市门头沟区,办学地点在廊坊市安次区和广州市天河区,占地1700余亩。开办7个一级学科、17个硕士学位授予点和19个本科专业。建有30余个实验室,建成消防与应急救援国家工程实验室、国家级消防专业实验教学示范中心、海
-2-外安全利益研究中心、边境与出入境安全研究中心等10余个国家级、省部级创新平台。建有射击馆、综合训练场、维和模拟训练街区、战术训练基地等实训设施,拥有一大批先进训练装备器材。学校坚持开放合作,与北京理工大学等60余个单位签署了合作办学协议或建立协同创新中心、研究生工作站;与美国、俄罗斯、法国等国家20余所同类院校或实务部门建立了务实稳定的合作关系。中国消防协会灭火救援技术专业委员会、中国消防协会学术工作委员会等机构和学术组织设在学校。学校拥有一支师德高尚、业务精湛、充满活力的专业领域高水平师资队伍,现有教学科研人员840余人,聘请中国工程院院士等268名专家学者,担任学校客座教授或兼职导师,建有高水平实战教官库。42年来,8人次入选国家、省部级各类人才工程,60余人被评为国家级、省部级优秀教师或教学名师、7人被评为全国优秀人民警察,34人次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和公安部部级津贴,213人次享受公安部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奖励津贴。先后培养了6万余名高素质合格人才。新时期,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以新时代公安工作新需求、新发展为牵引,坚持中国特色、世界一流、立德树人、服务实战的办学理念,坚持现代化教学、实战化训练、信息化主导、国际化引领的办学思路,秉承“进德修业,精武博文”的校训精神,大力培养“对党忠诚、服务人民、执法公正、纪律严明”的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人才,向着“有特色、高水平、国际化的世界一流警察大学”目标奋勇前进。
-3-为深入实施人才强校战略,持续推进创新发展,我校长期招聘相关专业博士研究生,具体如下:一、招聘条件(一)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应届毕业生(含国家规定择业期内未落实工作单位的高校毕业生,不含各类委培生、定向生)。(二)省(部)级以上政府、部门举办的普通高等院校、重点科研院所,以及市(地)级以上党政机关中,具有博士研究生以上学历和较高专业水平的在职在编人员(含当年度出站博士后)。其中报考廊坊校区职位的在职在编人员须具有北京市户籍。(三)应届博士研究生和在职人员应在35周岁以下,报考广州校区的可放宽到40周岁。具体招录要求、报名程序、职位信息以当年度学校公开招聘公告为准。二、享受待遇按照《中国人民警察大学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办法(试行)》有关规定,引进人才在落户、经费、住房方面享受如下待遇:(一)引进人才可落户学校集体户(北京或广州)。(二)引进人才安家费标准:根据引进人才类称号和业绩成果等标准,为博士研究生发放安家费30-60万元。(三)提供周转住房或按月发放房租补助。(四)保障科研活动经费和项目建设经费。(五)招聘到人民警察岗位的人员,均授予人民警察警衔。学术成果特别突出者,具体待遇可通过登录警察大学官方网站或通过电话、邮件咨询。
-4-三、联系方式有意向报考学校者,可将简历发至我校招聘邮箱,我们将安排专人和您联系。简历模板可到我校官方网站首页“通知公告栏”下载。官方信息发布渠道:(一)学校官方网站:http://www.cppu.edu.cn;(二)微信公众号:中国人民警察大学。联系方式:(一)通信地址:河北省廊坊市安次区西昌路220号中国人民警察大学人事处。邮政编码:065000。(二)咨询电话:(0316)2068280王老师;2068272高老师。电话咨询时间为工作日8:00-17:00。(三)招聘工作办公室电子信箱:zhaolu@cppu.edu.cn。
中国人民警察大学前身为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,1981年4月24日经国务院批准成立,主要为公安现役部队培养指挥管理和专业技术警官,承担我国维和警察、成建制维和警察防暴队、常备维和警队、驻外警务联络官和外籍警察培训任务,担负公安机关培训工作。2000年,中国维和警察培训中心在学院正式成立。2003年,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。1997年、2008年、2016年,先后以优异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、水平评估、审核评估。2018年9月,根据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总体部署,经教育部批准,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转制更名为中国人民警察大学,同时加挂“公安部国际执法合作学院”和“中国维和警察培训中心”牌子,为公安部直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,服务面向得到进一步拓展。主要面向全国公安机关,培养适应新时代公安工作创新发展的新型警务人才;面向国家移民管理队伍,培养移民和出入境管理人才;面向公安国际执法安全合作,培养国际执法合作人才和外籍警察;面向联合国维和事业,培养各类维和警务人才;面向社会行业消防队伍,培养消防工程技术和指挥管理类人才;面向国家有关部委和“走出去”的中国企业,培养海外利益保护人才。学校注册在北京市门头沟区,办学地点在廊坊市安次区和广州市天河区,占地1700余亩。开办7个一级学科、17个硕士学位授予点和19个本科专业。建有30余个实验室,建成消防与应急救援国家工程实验室、国家级消防专业实验教学示范中心、海
-2-外安全利益研究中心、边境与出入境安全研究中心等10余个国家级、省部级创新平台。建有射击馆、综合训练场、维和模拟训练街区、战术训练基地等实训设施,拥有一大批先进训练装备器材。学校坚持开放合作,与北京理工大学等60余个单位签署了合作办学协议或建立协同创新中心、研究生工作站;与美国、俄罗斯、法国等国家20余所同类院校或实务部门建立了务实稳定的合作关系。中国消防协会灭火救援技术专业委员会、中国消防协会学术工作委员会等机构和学术组织设在学校。学校拥有一支师德高尚、业务精湛、充满活力的专业领域高水平师资队伍,现有教学科研人员840余人,聘请中国工程院院士等268名专家学者,担任学校客座教授或兼职导师,建有高水平实战教官库。42年来,8人次入选国家、省部级各类人才工程,60余人被评为国家级、省部级优秀教师或教学名师、7人被评为全国优秀人民警察,34人次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和公安部部级津贴,213人次享受公安部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奖励津贴。先后培养了6万余名高素质合格人才。新时期,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以新时代公安工作新需求、新发展为牵引,坚持中国特色、世界一流、立德树人、服务实战的办学理念,坚持现代化教学、实战化训练、信息化主导、国际化引领的办学思路,秉承“进德修业,精武博文”的校训精神,大力培养“对党忠诚、服务人民、执法公正、纪律严明”的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人才,向着“有特色、高水平、国际化的世界一流警察大学”目标奋勇前进。
-3-为深入实施人才强校战略,持续推进创新发展,我校长期招聘相关专业博士研究生,具体如下:一、招聘条件(一)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应届毕业生(含国家规定择业期内未落实工作单位的高校毕业生,不含各类委培生、定向生)。(二)省(部)级以上政府、部门举办的普通高等院校、重点科研院所,以及市(地)级以上党政机关中,具有博士研究生以上学历和较高专业水平的在职在编人员(含当年度出站博士后)。其中报考廊坊校区职位的在职在编人员须具有北京市户籍。(三)应届博士研究生和在职人员应在35周岁以下,报考广州校区的可放宽到40周岁。具体招录要求、报名程序、职位信息以当年度学校公开招聘公告为准。二、享受待遇按照《中国人民警察大学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办法(试行)》有关规定,引进人才在落户、经费、住房方面享受如下待遇:(一)引进人才可落户学校集体户(北京或广州)。(二)引进人才安家费标准:根据引进人才类称号和业绩成果等标准,为博士研究生发放安家费30-60万元。(三)提供周转住房或按月发放房租补助。(四)保障科研活动经费和项目建设经费。(五)招聘到人民警察岗位的人员,均授予人民警察警衔。学术成果特别突出者,具体待遇可通过登录警察大学官方网站或通过电话、邮件咨询。
-4-三、联系方式有意向报考学校者,可将简历发至我校招聘邮箱,我们将安排专人和您联系。简历模板可到我校官方网站首页“通知公告栏”下载。官方信息发布渠道:(一)学校官方网站:http://www.cppu.edu.cn;(二)微信公众号:中国人民警察大学。联系方式:(一)通信地址:河北省廊坊市安次区西昌路220号中国人民警察大学人事处。邮政编码:065000。(二)咨询电话:(0316)2068280王老师;2068272高老师。电话咨询时间为工作日8:00-17:00。(三)招聘工作办公室电子信箱:zhaolu@cppu.edu.cn。
中国人民警察大学前身为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,1981年4月24日经国务院批准成立,主要为公安现役部队培养指挥管理和专业技术警官,承担我国维和警察、成建制维和警察防暴队、常备维和警队、驻外警务联络官和外籍警察培训任务,担负公安机关培训工作。2000年,中国维和警察培训中心在学院正式成立。2003年,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。1997年、2008年、2016年,先后以优异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、水平评估、审核评估。2018年9月,根据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总体部署,经教育部批准,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转制更名为中国人民警察大学,同时加挂“公安部国际执法合作学院”和“中国维和警察培训中心”牌子,为公安部直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,服务面向得到进一步拓展。主要面向全国公安机关,培养适应新时代公安工作创新发展的新型警务人才;面向国家移民管理队伍,培养移民和出入境管理人才;面向公安国际执法安全合作,培养国际执法合作人才和外籍警察;面向联合国维和事业,培养各类维和警务人才;面向社会行业消防队伍,培养消防工程技术和指挥管理类人才;面向国家有关部委和“走出去”的中国企业,培养海外利益保护人才。学校注册在北京市门头沟区,办学地点在廊坊市安次区和广州市天河区,占地1700余亩。开办7个一级学科、17个硕士学位授予点和19个本科专业。建有30余个实验室,建成消防与应急救援国家工程实验室、国家级消防专业实验教学示范中心、海
-2-外安全利益研究中心、边境与出入境安全研究中心等10余个国家级、省部级创新平台。建有射击馆、综合训练场、维和模拟训练街区、战术训练基地等实训设施,拥有一大批先进训练装备器材。学校坚持开放合作,与北京理工大学等60余个单位签署了合作办学协议或建立协同创新中心、研究生工作站;与美国、俄罗斯、法国等国家20余所同类院校或实务部门建立了务实稳定的合作关系。中国消防协会灭火救援技术专业委员会、中国消防协会学术工作委员会等机构和学术组织设在学校。学校拥有一支师德高尚、业务精湛、充满活力的专业领域高水平师资队伍,现有教学科研人员840余人,聘请中国工程院院士等268名专家学者,担任学校客座教授或兼职导师,建有高水平实战教官库。42年来,8人次入选国家、省部级各类人才工程,60余人被评为国家级、省部级优秀教师或教学名师、7人被评为全国优秀人民警察,34人次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和公安部部级津贴,213人次享受公安部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奖励津贴。先后培养了6万余名高素质合格人才。新时期,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以新时代公安工作新需求、新发展为牵引,坚持中国特色、世界一流、立德树人、服务实战的办学理念,坚持现代化教学、实战化训练、信息化主导、国际化引领的办学思路,秉承“进德修业,精武博文”的校训精神,大力培养“对党忠诚、服务人民、执法公正、纪律严明”的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人才,向着“有特色、高水平、国际化的世界一流警察大学”目标奋勇前进。
-3-为深入实施人才强校战略,持续推进创新发展,我校长期招聘相关专业博士研究生,具体如下:一、招聘条件(一)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应届毕业生(含国家规定择业期内未落实工作单位的高校毕业生,不含各类委培生、定向生)。(二)省(部)级以上政府、部门举办的普通高等院校、重点科研院所,以及市(地)级以上党政机关中,具有博士研究生以上学历和较高专业水平的在职在编人员(含当年度出站博士后)。其中报考廊坊校区职位的在职在编人员须具有北京市户籍。(三)应届博士研究生和在职人员应在35周岁以下,报考广州校区的可放宽到40周岁。具体招录要求、报名程序、职位信息以当年度学校公开招聘公告为准。二、享受待遇按照《中国人民警察大学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办法(试行)》有关规定,引进人才在落户、经费、住房方面享受如下待遇:(一)引进人才可落户学校集体户(北京或广州)。(二)引进人才安家费标准:根据引进人才类称号和业绩成果等标准,为博士研究生发放安家费30-60万元。(三)提供周转住房或按月发放房租补助。(四)保障科研活动经费和项目建设经费。(五)招聘到人民警察岗位的人员,均授予人民警察警衔。学术成果特别突出者,具体待遇可通过登录警察大学官方网站或通过电话、邮件咨询。
-4-三、联系方式有意向报考学校者,可将简历发至我校招聘邮箱,我们将安排专人和您联系。简历模板可到我校官方网站首页“通知公告栏”下载。官方信息发布渠道:(一)学校官方网站:http://www.cppu.edu.cn;(二)微信公众号:中国人民警察大学。联系方式:(一)通信地址:河北省廊坊市安次区西昌路220号中国人民警察大学人事处。邮政编码:065000。(二)咨询电话:(0316)2068280王老师;2068272高老师。电话咨询时间为工作日8:00-17:00。(三)招聘工作办公室电子信箱:zhaolu@cppu.edu.cn。
一、学院简介
河北大学是教育部与河北省人民政府“部省合建”高校,也是河北省重点支持的国家一流大学建设一层次高校,始建于1921年,位于河北省保定市。自发轫至今,已走过一百余年辉煌历程。公共卫生学院由预防医学系(始建于1982年)和卫生事业管理系(始建于1984年)于2006年合并而来,学院秉承“专业知识与人文精神相融,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并举”的办学理念,坚持“立足河北,服务京津冀地区公共卫生事业,助力健康中国战略,建设国内知名、省内一流的公共卫生学科和公共卫生学院”的办学定位。现有卫生检验与检疫和预防医学2个本科专业,其中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为国家级“一流本科专业”建设点,学院设置预防医学系、卫生检验系、实验教学中心3个二级教学部门;拥有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、公共卫生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(MPH)和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;建有河北省公共卫生安全重点实验室。学院以卫生检验与检疫、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、营养与食品卫生学、职业卫生与环境卫生学、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为教学科研特色,面向京津冀和雄安新区,服务区域公共卫生事业发展。
河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现面向海内外招聘高端人才,诚邀加盟、共创未来!
二、招聘时间:常年招聘
三、招聘对象:学科带头人/学术带头人/优秀学术骨干
四、招聘岗位及要求
序号 | 招聘学科方向 | 拟招聘层次 | 研究方向 |
1 |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| 接收博士及以上 | 流行病学、慢性病流行病学、传染病流行病学、遗传流行病学、营养流行病学、分子流行病学、卫生统计学、循证医学、生物医学统计学、统计学或其他相关专业。 |
2 |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 | A类博士 |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、营养学、分子营养学、食品质量与安全等专业。 |
3 | 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 | D类博士及以上 | 公共卫生、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、环境科学、环境工程、职业安全与健康、毒理学、流行病学等相关专业。 |
4 | 卫生毒理学 | 接收博士及以上 | 卫生毒理学、公共卫生、药理学、生物化学、分子生物学、生物医学工程等相关专业。 |
5 | 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 | 接收博士及以上 | 公共卫生、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、卫生统计学、卫生管理学、卫生法学、卫生教育学等相关专业。 |
6 | 卫生检验学 | A类博士 | 卫生检验学、分析化学、卫生微生物学等相关专业。 |
五、相关待遇
1. 提供人才发展所需的教学科研平台
2. 提供具有竞争力的薪酬待遇
3. 按相关规定提供福利保障
4. 特别优秀人才,相关待遇和支持条件面议,实行“一事一议、一人一策”
(各层次人才招聘条件与待遇,参照河北大学高层次人才招聘公告:https://rsc.hbu.cn/info/1050/1684.htm
六、联系方式
联系人:白老师
联系电话:0312-5079010
联系邮箱:gwxy@hbu.edu.cn